韩明秀很是欣慰,这家伙长大了,也有点靠谱了,现在,她终于可以放心地把他留在首都,对未来进行一番规划了。
经过韩明秀两个月的洗脑,大乱终于摒弃了想当司机的想法,决定当一名厨师了。
于是,小秋她们几个开学的时候,韩明秀带着大乱和大舅大舅妈,再一次来到技工学校,把大乱送进了技工学校的厨师班。
看到儿子开始学技术,人生开始步入正轨,王文远和章淑珍都非常欣慰。
韩明秀说了,等大乱把手艺学精了,她就在首都开个饭馆儿,雇大乱当厨师。
也就是说,大乱在毕业后的工作都已经有着落了,还是在首都上班儿呢!
他们能不高兴吗?
大乱上学后,就住在技工学校里,王文远两口子还住在四合院儿,每天还跟二外甥女婿一起做生意。
现在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,大闸蟹的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。
不过,即便是不好做,他们每人每天的净收入也有十多块之多。虽然跟他们之前的收入不能比,但相对于别的买卖,或者跟他们从事的本职工作来比,已经不少了……
这样又做了一个来月,已经到了四月份。
四月,北方的大地开始融化,万物也开始复苏,农村人也开始为一年的生计做打算了。
每年的这个时节,农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孵蛋、买猪羔子,备垄送粪,为种地做准备工作。
王文远和章淑珍俩合计了一下,老两口都觉得回去种地养牲口不划算。
怎么说呢?
比方说养**,一只鸡从孵出来到养大卖钱,顶多也就卖两块钱。刨去种蛋钱和鸡这一年吃的米钱,也就能剩下一块钱吧。
一般农村人家都养十只二十几只鸡。也就是说,这老些鸡一年养到头,也就赚十块二十几块钱,这还不算万一出点啥意外的。
要是出点啥意外,比如鸡被黄皮子咬了,或者遭贼偷了,更倒霉点儿,摊上鸡瘟了,一下子全死光光,那就血本无归了。
鸭子和鹅子也是如此,便是勤快人家,或者靠养殖过日子的人家,养是百八十只鸡鸭鹅,一年到头累够呛,也顶多能挣百八十块钱二姨。
种地的话也不大赚钱,王文远他们家统共就八亩地,如今大乱不在家,王文远腿脚不好,章淑珍的年纪也大了,他们老两口子也干不动那种地的力气活。就算强挺着把那几亩地种了,一年到头来也顶多能有一百二三十块钱的收成。
这一百二三十块钱加上他们养牲口挣那点钱,总共也就一百八九十块吧。
辛苦一年,才赚不到二百块钱,还不赶在这儿一个月赚的呢!
算明白这个账后,老两口儿决定不回去了。
他们把电话打到生产队,托队长帮他们家把地租了出去,他们老两口儿就留在首都做买卖了。
至于租地的钱,章淑珍就全都给海杏了。
因为海杏生了个丫头,她婆婆心里不满意,也不肯帮她带孩子。如今,海杏已经辞职在家,做全职家庭主妇了。
海杏他们两口子跟婆婆还没分家,她男人每月赚的钱都得交给她婆婆。海杏是一年到头手里也没几个钱花,章淑珍作为母亲,看到女儿过这种日子当然心疼得不得了。
这不,她赚到钱了,马上就想着接济闺女一下,她先向女婿询问了一下他们小两口有没有分家的意象,并财大气粗的告诉女婿,要是他们想分家的话,她负责给他们小两口买房子。
第615章 感激
林宏政听到老丈母娘跟他说的话,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呢。
县城的房子可不比农村,一栋差不多的房子要四五百块才能买下来,丈母娘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,老丈人还有腿疾,他们俩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,还上哪整那四五百块钱给他买房子去啊?
不过,林宏政想分家倒是真的。他跟爹妈生活在一块,天天得被他们约束不说,他妈把钱还把得贼死。他一个都当了爹的大男人,老太太一月就给他四五块钱的零花钱,平日里,朋友们想凑分子出去吃顿好吃的他都不敢去。
还有,海杏已经好久没添置新衣裳了,她上次买新衣裳是什么时候,他都给忘记了。
不过,有一件事他一直都记得,那就是……海杏虽然是农村姑娘,但他老丈人老丈母娘可没因为海杏是个女孩就轻视她,一直把海杏当成眼珠子似的疼着爱着……
人家在娘家时就是娇养的宝贝,到了他们老林家就成了丫鬟老妈子,他这个做丈夫的心里也过意不去呀……
半信半疑地等了几天后,老丈母娘的汇款单到了,接到那五百块钱的汇款单时,林宏政像被施了定身法似的,目瞪口呆地半天都没回过神来。
天啊,谁来告诉告诉他,这到底是咋回事儿?
他老丈人老丈母娘都是穷人,这咋上了一趟首都就变成有钱人了呢?
五百块钱呀!
说拿就拿出来了,跟闹着玩似的,他们这是捡到狗头金了吗?
海杏得知娘真给他们汇来五百块钱后,急忙跑到邮局,韩明秀打电话询问是咋回事儿,韩明秀就把大舅妈他们在这儿赚钱的事跟海杏说了。
一听爹娘在首都才呆两三个月,就赚到了两千块钱,海杏两口子既欣慰又兴奋,同时,也活了心。
这钱这么好挣啊!
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去挣呢?
要不,等年底的时候,他们也上首都卖海鲜去?这不比上班儿强多了吗?
……
海杏的婆婆听说亲家母给儿子儿媳妇儿汇来五百块钱,叫他们买房子分家另过,一时间心情复杂无比。
她既为亲家母的发迹感到嫉妒,又为自己儿子占到便宜感到高兴,同时也为亲家母挑唆儿子跟他们分家感到气愤。
不过,气归气,偏偏这股气她又不敢撒出来。
因为亲家母说了,要是他们老两口子不同意分家,不同意让儿子出去单过,那这五百块钱就得再给汇回去,她一分都不会给他们。
都到了手的一笔巨款,她能舍得吐出来吗?
虽说这钱是给儿子儿媳妇儿的,但儿子儿媳妇儿都是他们老林家的人,这钱不就相当于给他们老林家了吗?
他们家也不是多有钱的人家,就是靠月月那点死工资省吃俭用过日子的本分人家,这些年下来,她手头上统共就只攒了五六百块钱。可人家亲家母大笔一挥,一下子就给他们家汇来五百块钱,都赶上自己一辈子攒的了,她能舍得不要吗?
纠结了一番后,她终究还是没舍得不要那五百块钱,最后,同意儿子儿媳妇儿出去单过了。
海杏一听婆婆同意分家了,欢喜不已。
于是,每天和林宏政满农安县地看房子,最后,在县委对个儿,花了四百八十块钱买了一座三间砖起脊房,独门独院儿的房子,位置很好房子也挺新,他们两口子都非常满意。
房子是买了,家也分了,只是海杏的婆婆是个悭吝的性子,因为儿子儿媳妇跟她分家,所以她对这俩没良心的玩意儿很不满意。
分家的时候,她啥都没给他们,让他们一家三口拿了随身的衣服和被褥,就把他们撵了出去。
至于林宏政以前挣的那些工资,她振振有词地表示,都叫他们一家三口吃喝花销进去了,这还不够,她还添了不少呢。
海杏两口子明知道老太太密下了林宏政这些年的工资,但因为她是老人,他们也不好跟她一分一毛地算计。
既然老太太这么说了,他们两口子也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,拎着几件儿衣裳就搬了出去。
买完了房子,林宏政和海杏就只剩下二十块钱了。那二十块钱买粮食和日用品都不够呢,就别说家具这类的大件儿了。
两口子搬到新家后,新家里连个饭桌连个凳子都没有,简直就是家徒四壁,他们一家三口吃饭都得蹲在炕沿边上吃。
不过,好在章淑珍解海杏婆婆的刻薄性子,估计分家时那死老婆子也不能给他们小两口啥东西,而他们小两口手头上也没啥积蓄。
所以,章淑珍干脆就把包地的钱都给了海杏,叫她留着添置新家的生活用品了。
至于剩下的钱,他打算一半留给大乱娶媳妇儿,一半儿留着给孙子孙女攒着。
她知道秀不差钱儿,这丫头贼拉能耐,又是写书又是开服装厂的,这几年挣的盆满钵盈,她这几百块钱儿在秀眼里啥也不是。
不过,秀有钱那是秀的,她给孩子们赞的是她自己的一份心意,她不会因为建峰和秀有钱,就把该分给他们的那份钱给了别的孩子。
当父母的,最忌讳的就是偏心了,这些年来,章淑珍这一点就做得很好,一直把三碗水端平,三个孩子都一视同仁,让他们谁都挑不出理。
虽说她嘴上对大乱不咋地,成天骂他损他,但实际上无论吃喝用度还是花钱,她都一丁点没亏待他,这一点大乱也很清楚,所以对老娘对他的恶略态度也从不以为意。
甚至,大乱还习惯了老娘骂他损他,把老娘对他的态度视为一种他们母子间亲密互动的形式,是他们母子间亲密无间的表现,要是他老娘不骂他,和颜悦色,细声细语的跟他说话,他才会感到恐怖哩……
……
在农村,社员们都巴不得多种点地多赚点钱呢。不过,他们也没有别的挣钱的法子,都指着种地挣钱,很少有人愿意往出包地的。
所以,王文远家的地往出包的消息一放出来,马上就有不少村民抢着包,很快,就有一户人家以五十块钱,把王文远家的几亩地包了去。
队长拿到钱后,就按照章淑珍安排的,当天就给林宏政挂了电话,让他来村上取钱。
林宏政接到电话后,激动不已,他正犯愁家里啥啥都没有呢,老丈母娘给他们的这五十块钱,简直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由此,林宏政也更感激他老丈人和老丈母娘了。
两位老人不光把女儿嫁给了他,还拿出自己的血汗钱给他们买了房子,连包地的钱都给了他们,让他们添置他们的小家。可以说,要不是他老丈人老丈母娘,他就不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。
有了王文远和章淑珍的帮助,海杏的日子比从前好过多了。章淑珍在电话里,听女儿说现在日子过得非常随心,她也便安心了。
当父母的最大的愿望是啥?不就是希望儿女们都能过得顺心如意吗?
安排好了海杏,王文远两口子放心地在首都住了下来,心无旁骛地做他们的生意。
只是随着天气渐渐地变热,海鲜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。
五月份的时候,小萝卜小白菜,首都这边已经有绿叶青菜开始上市,很多会过日子的人家,都在自家的小院里开辟菜园子,种些小萝卜小白菜啥的蘸酱菜,基本上能达到自给自足了。
所以,他们的螃蟹卖得越来越吃力,从上个月的一天能赚十几块钱,到现在的一天只能赚五六块钱了。
等到六月份的时候,连五六块钱都赚不上,一天也就赚三四块钱。
即便如此,一天赚三四块也比他们在老家种地养家禽挣的多。王文远两口子依旧辛勤地做着他们的螃蟹生意,闲暇之余还能在首都遛遛弯儿,随时去看望孙子孙女,也算是过得很滋润吧……
这期间,韩明秀又发表了一本小说,拿到了一千四百元的稿费。不过,这一千四百块钱韩明秀自己只留了七百块钱,,剩下的七百块钱都给了二姐。
二姐和二姐夫正在努力地存钱买房子,为了早日帮他们实现愿望,韩明秀就是吃点亏也乐意。
谁叫她们是姐妹呢?
另外,经过这半年多的发展,韩明秀她们的服装厂也滚雪球似的壮大了。
第616章 租金
因为长城服装厂的女式成衣样式新颖,做工精良,材质高档,价格又不贵,深受广大女同志们的喜爱。
几个月下来,长城牌女式成衣就已经成了国内服装业知名的大品牌。每次有新品上市,都引得广大女同胞们争相购买,不管他们生产加工出多少服装,都能很快被抢购一空。
创造出的利润,全部都被韩明秀高大娘和崔厂长投入到了厂子的扩大建设中。
如今,厂子已经有了一百多台机器,三百多个工人,高大娘家的那个庭院改成的服装作坊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和机器了。
小说推荐
- 穿越七十年代之农家军嫂
- 一朝穿越,韩窈无奈的发现,自己竟穿到了艰苦的七十年代,变成了一个没爹没娘没钱没粮的小孤女,这里物资奇缺,唯独盛产各路极品 于是,韩姑娘就开启了发家致富、手撕极品的生活,要干就干,要撕就撕,不撕的淋漓尽致不够痛快 物资奇缺怕啥?咱有空间呢 极品来了怕啥,咱有智慧呢 找茬挑衅的来了怕啥,咱有未婚夫呢 呃
- 都市言情五女幺儿未知
- 最新章:第三章 番外(三)
-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
- 刑部侍郎府的庶女顾如初,与嫡妹同归于尽 一睁眼,来到千年之后 这个穷得啥啥都要票的年代 而她也成了关平安 曲折的身世,重生的堂姐,一切随着时间,渐渐水落而出…
- 都市言情红烧豆腐干未知
- 最新章:楔子
-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
- 八零后的沈飞扬辛苦拼搏,却在年过半百的时候惨遭车祸,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,看到的不是医院的白墙,也不是到了阴曹地府,反而是穿越到了五零后小姑娘沈云芳身上。好.
- 历史军事小硕鼠5030连载
- 最新章:第八百六十四章这辈子值了(完结)
- 穿越八十年代农妇
- 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刘芸正处在人生顶峰的时候,突然掉回了八十年代,成为了一个名声不好的小媳妇,八十年代的农村,有很多柴米油盐的故事。小媳妇刘芸从乡村中一步步走来,领着妯娌发家致富,带着婆家和娘家奔小康。当然,其中还有小媳妇收服铁骨铮铮的丈夫的温馨故事。
- 女生最爱望江影未知
- 最新章:番外——有始有终(完)
- 重生七零年代农家女
- 晋江金牌推荐高积分VIP2018-01-18完结总书评数13384 当前被收藏数20466重生在了七零年代,面粉大米还是难得享用的精细粮。屯里还来了一批带着‘梦想’的知青们。干活,不分昼夜,不分晴雨,不分冬夏。这是个‘干劲十足’又缺衣少食的年代。二十一世纪长大的左单单觉得,要是没金手指,她这日子可咋
- 女生最爱湖涂未知
- 最新章:第411节
- 在七十年代发家致富[穿书]
- [穿越重生《在七十年代发家致富[穿书 作者香芋酥皮【完结+番外】文案玄学大佬姜婉儿遇上千年厉鬼,阴沟里翻船,身死道消。谁知转眼,她却穿成了师妹的YY小说《总裁的小甜妻》里男主的炮灰前妻。身为炮灰,原主被小白脸引诱婚内精神出轨,离婚后被骗财骗色,不甘想要回到男主身边,谁知男主却已遇上真爱女主。不知死活
- 都市言情香芋酥皮未知
- 最新章:分卷阅读1
- 穿越六十年代之末世女王
- 媛思是末世里一个九级精神异能者,结果就因为做人高调了一点,让上面的人有了忌惮,哎,简单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功高盖主。所以在一次猎杀高级进化兽的时候被同伴算计香消玉殒,当她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却穿越到了一个六十年代小女孩身上 哦,末世女王在六十年代也尝到了吃瘪的滋味,这要啥都没有的地方就是她在厉害也没辙啊
- 女生最爱小硕鼠5030未知
- 最新章:第六百六十一章媳妇,回来吧(完结)
- 快穿之六七十年代
- 入V通知;星期六,4月28日入V,谢谢美妞们支持 孟红梅经历过和平年代,也经历过杀伐暴虐的末世,转世轮回于不同时空的六七十年代 读者群54151433,问题传山或者是文名,欢迎美妞们进窝 预收文《带着红包群重生的贾赦 推荐山山的文 连载文【快穿】我的开挂人生 预收文《重生贾赦有红包群 预收文《快穿之
- 女生最爱传山未知
- 最新章:134.新文《女配逆袭记【快穿】》(大结局)
- 穿越年代之吃好喝好
- 文桐,现代小孤女一枚。小会计一位,为了帮雨中的外卖小哥扶车,不幸被车撞到,魂穿七零年代,在这愁吃愁穿的年代里可要怎么过“叮!位面外卖系统绑定中”在这个少吃少穿点年代里,文桐也是很纠结“今天是吃小龙虾配奶茶还是炸鸡配可乐呢?真是困难啊“唉?媳妇,咱家哪来肉啊“好吃不“好吃“闭嘴吃“唉好的”一对一,男女
- 都市言情七初九未知
- 最新章:第2章 出门